岁云秋矣,夜如何其?天澄澄其若拭,漏隐隐以方移。试一望兮长河之韬映,若有人兮永夜而因依。彼其躔分两度,天各一方。会稀别远,意满情长。欲渡河兮羌无梁,空鸣机兮不成章。叩角余哀,停梭积恨,四序逴以平分,寸心抚而不定。悲冬夜之幽沉,迷春朝之霁润,睹夏日之方长,盼秋期而难近。
尔乃商声淅沥,素景澄鲜,重轮碾而寻地,破镜飞而上天。汉影弥洁,宵光转丽,翼联乌鹊之群,桥现长虹之势。逝将渡兮水中央,若已需兮云之际。于是躧纤步以轻扬,搴羽裳而潜泳,玉佩露融,罗纨冰净,摘华星以为珰,对明蟾而若镜。笙竽则天籁纡徐,帷幔则彩云掩映,素娥仿佛以行媒,青女飘摇而来媵,古欢更结,离绪重陈。望迢迢而愈远,情脉脉而难亲,幸宿离之不忒,际光景之常新,允惟兹夕,乐过千春。况复严更警逝,流光迅驱,别当久远,来不须臾。念云端之重阻,眷天路之无期。莫不愿秋夜之如岁,怅秋情之如丝。
乃有绣阁名姝,璇宫丽女,徙倚阶除,骈罗椒糈,闲耽时物之新月,巧乞天工之与。爱秋华之临空,快泠风之送暑。婉转芳夜之歌,密昵长生之语。惜光景之常流,恐欢娱之无处。
况乃家辞南汉,戍絷幽都,望沙场之凄寂,忆庭草之深芜。方捣衣而身倦,乍缄书而意孤。望星河之乍转,惊日月之相疏。值天上之佳期,触人间之别怨。立清庭以无聊,痛河梁之永限。肠轇轕以为轳,意氛氲而若霰。激长歌以心摧,展清商而调变。
歌曰:乐莫乐兮相于,悲莫悲兮新别离。今夕兮不再,晨光兮已晞。重曰:秋夜良兮秋河皎,度秋风兮长不老。荪一岁兮一相过,胜人生兮百岁多。
译文
一年中又到了秋季,夜色怎么样呢?夜空明净澄澈,好像擦拭过一样;更漏的水位默默地下移,计算着时间的流逝。仰望夜空,星河明灭,仿佛有人彻夜伫立在银河边。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中各行其道,各自一方,相见的机会少而分别的时间长,心中充满相思之情。想要渡过银河去相会,却苦于没有桥梁;织机空鸣,却织不出布匹。牵牛星叩击牛角而歌,哀怨满腹;织女星停止织布,暗自伤怀,长恨不已。将漫长的四季加以平分,区区之心还是难以平静。感伤于冬夜的昏暗沉闷,迷乱于春朝的晴朗湿润,目睹着夏季漫长的白昼,盼望着秋天遥远的相会。
秋声淅沥,秋景明媚,太阳落下地平线,月亮升上天空。银河的形状更
据苏惇元《方望溪先生年谱》附录《文目编年》,此赋作于作者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作者二十三岁与蔡琬结婚,三十九岁不幸丧妻,十六年间,多客居他乡,夫妻欢聚甚少。“归休于家,久者乃三数月耳”;“入居私寝,久者乃旬月耳”。痛定思痛,方苞深情回忆道:“妻常从容语余曰:‘自吾归于君,吾两人生辰及伏腊令节、春秋佳日,君常在外。其相聚,必以事故不得入室。或蒿目相对,无欢然握手一笑而为乐者。岂吾与君之结欢至浅邪?’(《亡妻蔡氏哀辞》)”
参考资料:完善
此赋的第一段,先对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凄凉处境和孤独情感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和烘托,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同情,为后面写“鹊桥相会”进行铺垫,第二段则以浓墨重彩,对想象中的相会之景加以铺陈和渲染,场面绮丽盛大,情致哀感顽艳,至于第三段,作者从天上回到人间,转写世上男女的别离相思之苦,描绘众女子在七夕节“乞巧”的风俗,寄托了她们为自己的婚姻爱情许下的美好愿望,虚实相生,使情感的内涵更加深广。到了第四段,作者继而感叹那些离家在外、或戍守于边关、或奔波于羁旅中的人所遭遇的深沉痛苦而又绵绵无期的离愁,情感愈浓,而感慨亦深。在结尾,作者以歌辞的形式又同写牛郎织女会面的悲喜交加、一日胜于一生之感,表现了天上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