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枢
诗经·国风·唐风〔先秦〕
山有枢,隰有榆。弗有衣裳,死曳死娄。弗有车马,死驰死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弗有廷内,死洒死扫。弗有钟鼓,死鼓死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弗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注释
枢(ōu)、榆(yú)、栲(kǎo)、杻(niǔ):皆为树木名。
隰(xí):指低湿的地方。
曳(叶yè):拖。娄:即“
鉴赏
《山有枢》通篇口语,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一位友人的热心劝勉,他看到自己的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也许是斟为节俭,抑或是因为生性吝啬,又或者是因为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无法过上悠游安闲的生活,无法真正地享受人生,因此,不禁怒从中来,言语激烈,严厉警醒,一片赤诚。
第一涨中“山有……,隰有……”是起兴之语,与后文中所咏对象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即兴式的起兴。首章言友人有衣服车马,但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使用,作者以为应该用“曳”、 “娄”、 “驱”、 “驰”的方式,尽情享用它们,否则自己死去之后,只能留给别人。这里的“曳”、“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穿衣打扮方式,不同于日常, “驱”、
创作背景
关于《唐风·山有枢》的意旨,《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这一说法缺乏史实根据。后世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嘲讽一个“吝啬鬼”的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2、
陈戍国校注·诗经全本(上)·长沙:岳麓书社,2019
3、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简析
《山有枢》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嘲笑讽刺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强调生活的奢俭应归于中道,如此,人才是财富的主人,堪称一首古老的纠偏文学。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运用重章叠句的方式,反复咏唱,以达到强烈讽刺的效果,颇具艺术感染力。
壅塞
《吕氏春秋》〔先秦〕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先秦〕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扬之水
诗经·国风·王风〔先秦〕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