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桐城
王士祯〔清代〕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李公麟画中所描绘的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注释
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号。
安得: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够得到。
简析
《将至桐城》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行程,造出一种旅途将尽、初入新地的意境;颔联勾勒出一幅绚烂多彩的秋日山景图,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颈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归去的迫切心情;尾联以龙眠山的如画景致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希望亲临其境、一追攀援的愿望,同时也隐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摹写了深秋山路的幽静美景,流露出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志。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316篇诗文 76条名句
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清代〕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习惯说
刘蓉〔清代〕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