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韩非子〔先秦〕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
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身:自己。
为:被,表被动。
启示
《守株待兔》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简析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此文描绘了宋国一耕者的经历。一日,他在田中劳作,偶遇一只兔子奔跑中撞到树桩,颈折而死。这位耕者见状,便放弃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期待再次得到这样的好运,然而,兔子没有再出现。这则故事寓意深远,警示人们不要因一时的侥幸成功而放弃持久的努力。耕者被瞬间的幸运所迷惑,放弃了辛勤的劳作,结果自然是空手而归,反成笑柄。它也告诫我们,偶然的成功不能持久,真正的成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樊迟仲弓问仁
孔子及其弟子〔先秦〕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芣苢
诗经·国风·周南〔先秦〕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画鬼易
韩非子〔先秦〕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曰:“孰易者?”曰:“鬼魅最易。”曰:“何为?”曰:“夫犬马,人所共知也,旦暮见之,不易类,故难;鬼魅无形也,人皆未之见,故易也。”(见之 一作:罄于前;无形也 一作:无形者)